古诗文网

小梁州·秋

元代: 贯云石

芙蓉映水菊花黄,满目秋光。枯荷叶底鹭鸶藏。金风荡,飘动桂枝香。〔幺〕雷峰塔畔登高望,见钱塘一派长江。湖水清,江湖漾,天边斜月,新雁两三行。
芙蓉映水菊花黄,满目秋光。枯荷叶底鹭鸶藏。金风荡,飘动桂枝香。〔幺〕雷峰塔畔登高望,见钱塘一派长江。湖水清,江湖漾,天边斜月,新雁两三行。
清澈的湖水映照着芙蓉亭亭玉立的身影,岸上菊花迎霜怒放一片金黄。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秋天的风光。白鹭躲藏在干枯的荷叶底下。秋风阵阵,飘来桂枝的幽香。在雷峰塔畔登高远望,钱塘江一望无际,湖水清澈,江潮涌起,波光荡漾。抬头看一弯新月斜挂在天上,还有两三行南归的大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:1433
2、 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:436-439
3、 蒋英 厉蓓蓓.维吾尔族散曲家贯云石《小梁州·秋》教学设计[J].语文学刊,2014(03):93-94
芙蓉映水菊花黄,满目秋光。枯荷叶底鹭(lù)(sī)藏。金风荡,飘动桂枝香。〔幺〕雷峰塔畔登高望,见钱塘一派长江。湖水清,江湖漾,天边斜月,新雁两三行。
正宫:宫调名,元曲常用宫调。小梁州:曲牌名。属正宫,亦入中吕、南调。有幺篇换头,须连用。与诸宫调《梁州》略同。鹭鸶:即白鹭,一种水鸟。金风:即秋风。幺:即幺篇,戏曲、散曲术语。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,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,而写作“幺篇”或“幺”。雷峰塔:五代时吴越王钱俶妃黄氏建,遗址在今西湖南夕照山上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:1433
2、 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:436-439
3、 蒋英 厉蓓蓓.维吾尔族散曲家贯云石《小梁州·秋》教学设计[J].语文学刊,2014(03):93-94
芙蓉映水菊花黄,满目秋光。枯荷叶底鹭鸶藏。金风荡,飘动桂枝香。〔幺〕雷峰塔畔登高望,见钱塘一派长江。湖水清,江湖漾,天边斜月,新雁两三行。

  此曲描绘杭州西湖秋天的景色,表现了作者游湖时真切的感受,展示了作者淡泊名利、飘然出世的心胸。全曲文笔轻松舒畅,作者准确地抓住西湖秋景的特点,与人们的秋思融为一体,情景交织出一幅令人难以淡忘的画面。

  作者选取了一个最长于表达出秋天的感受与印象的角度:在雷峰塔畔登高望远,把西湖的秋景与人们的秋思融为一体。放眼望去,西湖亭亭玉立的芙蓉,静静地觅食的白鹭。菊花怒放,满目秋光,金风习习,桂香送爽。登高远望又见钱塘波涌,一派长江大河气象。湖水清澈,江潮滚动,天边已挂斜月,两三行新雁掠过天空。

  全曲短短几句,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了西湖秋景的不同风格,既清新宁静,又雄壮辽阔。《小梁州·秋》的主要艺术特色就在于清新美丽和雄壮辽阔兼具,作为贯云石的代表作,充分体现了他的散曲清丽中有豪放刚柔相济的风格。

  此曲所择取的景物和意象,都极富秋之神韵,作者又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其中,使得情景合一,加大了情的深度与景的厚度。作者笔下的景物能够反映他的内心世界,贯云石在辞官归隐后没有惆怅、失落,而是开朗、豪放。贯云石把维吾尔族的豪爽、率真、愉快的传统融入散曲创作中,形成了与汉族作家不同的风格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:436-439
2、 蒋英 厉蓓蓓.维吾尔族散曲家贯云石《小梁州·秋》教学设计[J].语文学刊,2014(03):93-94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清澈的湖水映照着芙蓉亭亭玉立的身影,岸上菊花迎霜怒放一片金黄。放眼望去满眼都是秋天的风光。白鹭躲藏在干枯的荷叶底下。秋风阵阵,飘来桂枝的幽香。在雷峰塔畔登高远望,钱塘江一望无际,湖水清澈,江潮涌起,波光荡漾。抬头看一弯新月斜挂在天上,还有两三行南归的大雁。

注释
正宫:宫调名,元曲常用宫调。小梁州:曲牌名。属正宫,亦入中吕、南调。有幺篇换头,须连用。与诸宫调《梁州》略同。
鹭鸶:即白鹭,一种水鸟。
金风:即秋风。
幺:即幺篇,戏曲、散曲术语。连续使用同一曲牌时,后面各曲不再标出曲牌名,而写作“幺篇”或“幺”。

创作背景

  此曲为贯云石晚年隐居杭州时所作。延祐、至治(公元1314—1323年)年间,贯云石隐居杭州。他对杭州怀有深切的感情,因作此词以咏西湖之景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蒋星煜 等.元曲鉴赏辞典.上海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0:436-439

赏析

  此曲描绘杭州西湖秋天的景色,表现了作者游湖时真切的感受,展示了作者淡泊名利、飘然出世的心胸。全曲文笔轻松舒畅,作者准确地抓住西湖秋景的特点,与人们的秋思融为一体,情景交织出一幅令人难以淡忘的画面。

  作者选取了一个最长于表达出秋天的感受与印象的角度:在雷峰塔畔登高望远,把西湖的秋景与人们的秋思融为一体。放眼望去,西湖亭亭玉立的芙蓉,静静地觅食的白鹭。菊花怒放,满目秋光,金风习习,桂香送爽。登高远望又见钱塘波涌,一派长江大河气象。湖水清澈,江潮滚动,天边已挂斜月,两三行新雁掠过天空。

  全曲短短几句,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了西湖秋景的不同风格,既清新宁静,

贯云石

贯云石

贯云石(1286~1324) 元代散曲作家。字浮岑,号成斋,疏仙,酸斋。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,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。原名小云石海涯,因父名贯只哥,即以贯为姓。自号酸斋。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,让爵于弟,北上从姚燧学。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、中奉大夫,知制诰同修国史。不久称疾辞官,隐于杭州一带,改名“易服”,在钱塘卖药为生,自号“芦花道人”。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自号“甜斋”。

猜您喜欢

秋夜曲

唐代:张仲素

丁丁漏水夜何长,漫漫轻云露月光。
秋逼暗虫通夕响,征衣未寄莫飞霜。

苏武慢·雁落平沙

宋代: 蔡伸

雁落平沙,烟笼寒水,古垒鸣笳声断。青山隐隐,败叶萧萧,天际暝鸦零乱。楼上黄昏,片帆千里归程,年华将晚。望碧云空暮,佳人何处,梦魂俱远。
忆旧游、邃馆朱扉,小园香径,尚想桃花人面。书盈锦轴,恨满金徽,难写寸心幽怨。两地离愁,一尊芳酒凄凉,危阑倚遍。尽迟留、凭仗西风,吹干泪眼。

浣溪沙·荷花

宋代: 苏轼

四面垂杨十里荷,问云何处最花多。画楼南畔夕阳和。
天气乍凉人寂寞,光阴须得酒消磨。且来花里听笙歌。

浣溪沙·山色横侵蘸晕霞

宋代: 苏轼

山色横侵蘸晕霞,湘川风静吐寒花。远林屋散尚啼鸦。
梦到故园多少路,酒醒南望隔天涯。月明千里照平沙。

醉公子·漠漠秋云澹

五代: 顾夐

漠漠秋云澹,红藕香侵槛。枕倚小山屏,金铺向晚扃。
睡起横波慢,独望情何限!衰柳数声蝉,魂销似去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