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

过崔八丈水亭

唐代: 李白

高阁横秀气,清幽并在君。
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。
猿啸风中断,渔歌月里闻。
闲随白鸥去,沙上自为群。

高阁横秀气,清幽并在君。
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,凭亭览望君可赏得清幽之景。

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。
宛溪绿水飞过阁檐,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。

猿啸风中断,渔歌月里闻。
清风徐吹猿啸之声时断时续,明月朗照渔歌阵阵传来。

闲随白鸥去,沙上自为群。
闲逸之时自可随白鸥鸟而去,在沙岸上与鸟为群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796-797
2、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.李白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61年08月第1版:168-169

高阁横秀气,清幽(yōu)并在君。
横:充溢,充塞。清:清新。幽:幽静。君:崔八丈。

(yán)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。
宛溪水:在宣城东。宛溪:水名,在宁国府城东,源出峄阳山,其流清激。敬亭:敬亭山。

猿啸风中断,渔歌月里闻。

闲随白鸥(ōu)去,沙上自为群。
白鸥:水鸟名,常群集海上,随着海舶飞翔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796-797
2、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.李白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61年08月第1版:168-169
高阁横秀气,清幽并在君。
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。
猿啸风中断,渔歌月里闻。
闲随白鸥去,沙上自为群。

  “高阁横秀气,清幽并在君”运用铺叙手法,描绘出一幅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、崔八丈可欣赏清幽之景的景致。诗人一语双关:说水亭清新,言水亭幽静,二者兼而有之。前句写“高阁”高耸开阔,充溢着山川之秀气。后句写诗人凭着水亭览望崔八丈而觉得“君”清幽,侧重表达出水亭的清新与幽静。

  “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”承接水亭的秀气与清幽,紧扣上文,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见:运用比喻修辞手法,描绘出一幅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、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的景观。诗人从亭中望水飞落,恰似从屋檐边飞过。云从窗而落,侧重体现出水亭的高耸开阔、秀丽清幽。

  “猿啸风中断,渔歌月里闻”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闻:从敬亭山中转出猿啸,从宛溪水中转出渔歌。山水中有此清音,猿啸声因风变得断断续续,渔歌泛月遥闻。诗人在歌咏了清静幽雅的自然景物的同时,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:以“风”、“月”之清幽,助“猿”、“渔”之逸响,勾画出一副凄凉冷清的景色。

  “闲随白鸥去,沙上自为群”描绘出一幅闲逸之时随白鸥而去、沙岸上与鸟为群的景致,诗人通过写宛溪边沙滩上白鸥的悠闲神态,抒发追求自由、闲适的情怀。“闲”、“白鸥”、“自为群”,点染出诗人追求与无机心的“白鸥”为群。一个“闲”字,传达出诗人心灵的解脱自在。

  全诗四句四十字,廖廖数句写崔八丈水亭幽美的风景:檐飞溪水,窗落暮云,风送猿啼,渔舟唱晚,有声有色,读之如临画境。此诗语言通俗易懂、言简意赅,结构严紧,用字精当,写诗人游崔八丈水亭所见所闻的感受,以“风”、“月”之清幽,助“猿”、“渔”之逸响,歌咏了清静幽雅的自然景物。以“猿啸”、“渔歌”、“风”、“月”喧染氛围,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,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处怀归忧国的感伤情怀。以“闲”、“白鸥”、“自为群”,点染出诗人与无机心的“白鸥”为群,意在洗尽凡心,侧面表露出诗人摆脱了有无得失的滞累、宠辱名利的羁束后的闲适心情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常秀峰 何庆善 沈晖.李白在安徽:安徽人民出版社,1980年09月第1版:159
2、 王尧衢.唐诗合解笺注:河北大学出版社,2000年:324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,凭亭览望君可赏得清幽之景。
宛溪绿水飞过阁檐,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。
清风徐吹猿啸之声时断时续,明月朗照渔歌阵阵传来。
闲逸之时自可随白鸥鸟而去,在沙岸上与鸟为群。

注释
崔八丈:名未详,当是当地排行第八的老者。八:是弟兄排行。丈:是对长辈或同辈的尊称。
水亭:是指倚水而建的亭子。
横:充溢,充塞。
清:清新。幽:幽静。
君:崔八丈。
宛溪水:在宣城东。宛溪:水名,在宁国府城东,源出峄阳山,其流清激。
敬亭:敬亭山。
白鸥

赏析

  “高阁横秀气,清幽并在君”运用铺叙手法,描绘出一幅亭阁高耸充溢着清秀之气、崔八丈可欣赏清幽之景的景致。诗人一语双关:说水亭清新,言水亭幽静,二者兼而有之。前句写“高阁”高耸开阔,充溢着山川之秀气。后句写诗人凭着水亭览望崔八丈而觉得“君”清幽,侧重表达出水亭的清新与幽静。

  “檐飞宛溪水,窗落敬亭云”承接水亭的秀气与清幽,紧扣上文,写诗人在敬亭山的所见:运用比喻修辞手法,描绘出一幅宛溪水从屋檐边飞过、敬亭山的云朵从窗前飞落的景观。诗人从亭中望水飞落,恰似从屋檐边飞过。云从窗而落,侧重体现出水亭的高耸开阔、秀丽清幽。

  “猿啸风中断,渔歌月里闻”写诗人

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天宝十三年(公元754年)李白在宣城时所作。天宝中叶,自玄宗天宝元年(742)到宪宗元和十五年(820)的七十九年里,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。李白以孤臣孽子之身心流落江湖。所以李白的忧愤情愫极为深切,时常有抨击时政的诗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796-797
2、 常秀峰 何庆善 沈晖.李白在安徽:安徽人民出版社,1980年09月第1版:159
3、 安旗著.李白诗秘要:三秦出版社,2001年06月第1版:前言6-7
李白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 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杜甫并称为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李白为兴圣皇帝(凉武昭王李暠)九世孙,与李唐诸王同宗。其人爽朗大方,爱饮酒作诗,喜交友。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《行路难》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《明堂赋》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

猜您喜欢

月下独酌·其二

唐代: 李白

天若不爱酒,酒星不在天。
地若不爱酒,地应无酒泉。
天地既爱酒,爱酒不愧天。
已闻清比圣,复道浊如贤。
贤圣既已饮,何必求神仙。
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。
但得酒中趣,勿为醒者传。

秋浦歌十七首

唐代: 李白

秋浦长似秋,萧条使人愁。
客愁不可度,行上东大楼。
正西望长安,下见江水流。
寄言向江水,汝意忆侬不。
遥传一掬泪,为我达扬州。

秋浦猿夜愁,黄山堪白头。
清溪非陇水,翻作断肠流。
欲去不得去,薄游成久游。
何年是归日,雨泪下孤舟。

秋浦锦驼鸟,人间天上稀。
山鸡羞渌水,不敢照毛衣。

两鬓入秋浦,一朝飒已衰。
猿声催白发,长短尽成丝。

秋浦多白猿,超腾若飞雪。
牵引条上儿,饮弄水中月。

愁作秋浦客,强看秋浦花。
山川如剡县,风日似长沙。

醉上山公马,寒歌宁戚牛。
空吟白石烂,泪满黑貂裘。

秋浦千重岭,水车岭最奇。
天倾欲堕石,水拂寄生枝。

江祖一片石,青天扫画屏。
题诗留万古,绿字锦苔生。

千千石楠树,万万女贞林。
山山白鹭满,涧涧白猿吟。
君莫向秋浦,猿声碎客心。

逻人横鸟道,江祖出鱼梁。
水急客舟疾,山花拂面香。

水如一匹练,此地即平天。
耐可乘明月,看花上酒船。

渌水净素月,月明白鹭飞。
郎听采菱女,一道夜歌归。

炉火照天地,红星乱紫烟。
赧郎明月夜,歌曲动寒川。

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
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
秋浦田舍翁,采鱼水中宿。
妻子张白鹇,结罝映深竹。

桃波一步地,了了语声闻。
黯与山僧别,低头礼白云。

江神子·送元济之归豫章

宋代: 辛弃疾

乱云扰扰水潺潺。笑溪山。几时闲。更觉桃源,人去隔仙凡。万壑千岩楼外雪,琼作树,玉为栏。
倦游回首且加餐。短篷寒。画图间。见说娇颦,拥髻待君看。二月东湖湖上路,官柳嫩,野梅残。

江馆

唐代: 王建

水面细风生,菱歌慢慢声。
客亭临小市,灯火夜妆明。

点绛唇·波上清风

宋代:魏夫人

波上清风,画船明月人归后。渐消残酒,独自凭栏久。
聚散匆匆,此恨年年有。重回首,淡烟疏柳,隐隐芜城漏。